上學期在編輯班刊時,我以《電腦╳筆》當作序言,主旨是說:未來有隻電腦筆會幫人類寫文章。這個未來究竟是否有可能出現還是未知,不過幫人整理重點、主旨的科技倒有人發明了:
中國時報 A6/生活新聞 2007/11/02
1小時電視新聞 電腦10秒看完【陳至中/台北報導
  新聞工作者要小心了!台大成功研發出「電視新聞瀏覽器」系統,只要輸入新聞畫面,電腦會自動下標題、進行分類,甚至能將冗長的新聞剪成精華片段,讓讀者在十幾秒內瀏覽完畢。此項技術獨步全球,已趨成熟階段,一旦進入應用,將可大量精簡媒體人力。 
  台大資訊電子科技整合研究中心一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電信所教授李琳山的團隊展示新開發的「電視新聞瀏覽器」,深受矚目。該系統集合語音學研究,分析旁白的語調快慢、輕重、停頓、及「關鍵字詞」,抓出該報導重點,再與資料庫比對,即可自動做新聞標題。 
台大研發系統 自動下提要
  例如,旁白若提到「布希」、「日本」等政府單位,或較特殊的動詞如「抵達」、「展開」,電腦會搜尋資料庫的類似新聞,拼湊成完整的標題:「布希抵達日本,展開……」。 
  研發團隊的博士生宮嵊益表示,該系統經台大新聞所學生驗證,認為水準相當高,已和一般人下的標題不相上下。不論文字與影像新聞,電視新聞編輯能做的事,電腦也能自動「下標題」。
製作精華片段 全方位分類
   建構出新聞標題後,電腦還能將新聞分類,完成「全面性二維主題樹」形式的目錄,方便讀者瀏覽當日新聞。只要選擇國際新聞、生活新聞等大項,電腦會提出九大主題,每個主題下又有九個次主題可供選擇。
  更神奇的是,系統還能自動將一分多鐘的新聞,剪成十幾秒的摘要。 
  原理與製作標題相同,透過關鍵字詞抓取語音,再偵測每段鏡頭轉換,抓取畫面作為精華片段,兩相結合後即形成精華摘要。 
華語瀏覽器 技術獨步全球
  該系統由李琳山及六位博士生歷經至少三年發想、實驗完成,是目前最完整的華語多媒體瀏覽系統,技術獨步全球。 
  目前不論是英語或其他語言,均尚未有相同功能的系統問世。台大的系統已在歐、美、日等十餘個城市展示過,深受好評。 
  台大運用頂尖大學「五年五百億」經費投入五大研究中心,近來陸續有研發成果。 
  昨天展出「數位內容與多媒體技術」十三項成果,僅是研究的「冰山一角」,保守估計至少還有一百項尚未發布,校方將陸續發表,向外界呈現台大的研發
能量。


一天後,中國時報論壇版,一位成大認知所教授對於此則新聞回應:


中國時報 A19/時論廣場 2007/11/04 
誰來閱讀? 誰來報告?陳振宇
   日昨,台大李琳山教授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套「電視新聞瀏覽器」。據中國時報報導,這套系統可以幫閱聽者把一篇文章、一段新聞報導的重點擷取出來,可以 「自動下標題,進行分類,甚至能將冗長的新聞剪成精華片段,讓讀者在十幾秒內瀏覽完畢。」這套系統也可以應用在教學上,「學生只要在家裡透過遠距教學聽 課,不必費心記重點,由電腦擷取精華片段,」就能應付好多門課,讀完好多原本讀不完的書,而且還可以輕鬆拿高分…等等。
  我參觀過李教授的實驗室,對他在自然語言理解這方面的研究甚為佩服。電腦科學日新月異,我對於電腦所可能做到的沒有什麼懷疑,有朝一日人工智慧或可比擬人腦智慧。不過,我對於人類是否應該讓電腦取代我們所做的事則有一點看法,提供大家慎思。
   認知科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人在閱聽一篇文章的時候,會自然地擷取其中的主題、重點,留存在記憶中。一篇短的文章、簡單的文章、或寫得好的文章,閱聽者不 太費力就可以抓住其中的重點、精要。文章比較長、比較複雜、比較難的時候,閱聽者就必須多用點時間、多費點力氣,去理解、組織、從而整理出其中的主題與重 點,做出摘要。這樣的過程是學習的一部分,也是知識建構的一部分。把這樣的過程從人身上拿掉,用電腦取代,是否合適?
  我在大學教書,常常 感嘆大學生、甚至研究生讀文章寫摘要的能力相當不夠。我不怪他們,因為他們在小學、中學的時候被教壞了。小學的國語文教學極少訓練學生寫摘要。中學裡,一 來教科書都寫得很簡潔,二來為了應付升學,老師必須幫學生整理重點(名師),或者學生乾脆把所有的內容都當做重點,生吞活剝的統統吃下去。整個中學教學, 頭兩年是趕趕趕(趕進度),接下來的半年是炒炒炒(炒冷飯),
目 標是把所有的課程內容都記到滾瓜爛熟,即便是一綱多本,也是如此
(所以學生唉唉叫),
 為的是萬無一失這 樣的學習使學生養成的閱讀習慣是字字皆重點、句句 皆精要。進了大學,要讀的書變多了,老師也不再提示重點的時候,就茫然不知所措。今天的教育已經把學生教壞了,那麼,電腦科學、人工智慧的研究目標是不是 要把未來的學生教得更壞?偉大的工程師們:學習是個體的活動,不能由他人取代,當然也不可由電腦取代。擷取摘要是一種學習的活動。電腦或可當秘書,幫老闆 擷取摘要。但是電腦不可以當溺愛學生的老師,取代學生學習。
  認知科學的研究也告訴我們,閱聽一篇文章的時候,主題、重點雖然是我們要擷取 的精華,但是,文章中的細節並非不重要,也並未被拋棄。閱聽這些細節是為了要與我們既有的知識做連結,以便為這篇文章的主題重點編織豐富的背景情境。知識 並非許許多多重點的堆砌,知識是一篇篇完整的故事。只撿拾別人(或電腦)提供的重點的人,只能跟著人家喊口號,東施效顰而已。那不是真正的理解,也不是真 正的知識。偉大的工程師們:人工智慧的研究目標難道是要電腦會做人做的事,然後讓人不再會做自己原本會做的事嗎?
  人類發明器物的目的是為 了擴充、提昇自己的能力,歷史上的許多發明對人類文明的進展確實產生重大的助力。但是,歷史上的有些發明卻也給人類帶來不少弊多於利的禍害(火藥、槍 砲)。網際網路的發明使得知訊的流通不再有障礙,獲取資訊變得容易多了。但是,學生們在準備報告的時候,不再願意花時間讀完所有的資訊,然後整理、組織、 消化成自己的知識後寫出來,而選擇用剪剪貼貼的方式,拼湊出一篇自己也不知道重點何在的文章,交差了事。資訊是豐富了,可是知識呢?偉大的工程師們:我們 能不慎思嗎?

(作者為成功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教授、社會科學院院長)



我讀完後,實在納悶。為何您要和偉大的工程師們喊話?閱讀、報告,這根本是個人問題,科技本來就求日新月異,哪有這般阻止科技進步?

首先,「電腦取代我們所做的事」,陳教授您多慮了,要是「電腦」已經強到能「取代我們所做的事」,那「電腦」還要聽你的控制嗎?「電腦」也許它根本不想做「我們所做的事」,若當「電腦取代我們所做的事」發生了,也許您該擔心的像是電影《機械公敵》裡的電腦反撲。

再者,您也提及:網路找資料「學生們在準備報告的時候,不再願意花時間讀完所有的資訊」,我並不想曲解這句話,但是您可知道一個關鍵字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多少資訊?要把它所有都研究完這根本天方夜譚。我把您的原意猜想做「學生找查資訊後,只將資訊印出,並沒有轉化成資料,消化成自己的報告。」如果是這麼說的話,那身為學生的我想說:第一,這句話以偏概全,跟媒體說「大學生中文力比高中生不如」般不公平、不公正;第二,以我做報告的習慣,把資訊消化取決於科目,我誠實的說我只對部分科目這麼做,上了大學分科系的目的就是學所愛、學專精,有時後部分科目我只希望有基本概念即可,那做這科目報告願意花的時間與精力勢必遠小於我熱衷專精的科目。對於一個人的時間分配與專業精神,這麼做比起「樣樣通、樣樣鬆」更符合學習的成本與效益。

最後,回到您的主題與要偉大工程師反思。這項科技發明,記者的新聞稿標題下得很清楚「1小時電視新聞 電腦10秒看完」,主要目的顯而易見,把冗長的新聞去蕪存菁。今天若要用它上課整理重點,這對許多人(至少我)是沒意義的。電腦整理重點,比擬作同學幫我整理好上課重點。我若只讀他整理的重點,一定什麼都學不到,就如同您在文中提及認知科學的理論一樣。當我想學習一個科目時,我怎麼會想要只看同學的筆記學習?況且偉大的工程師如果今天寫出了這般強的程式,他自我的知識累積想必是無人能比,整理重點的技巧無人能敵,如果不會整理重點、又有心學習的人有它協助,這可是大大的幫助學習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ncerex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