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蠅王》的主題嘗試把人類社會的缺陷,溯源到人性的缺陷。其寓意無非是說,社會的型態維繫於個人的道德性,而不是任何的政治制度,無論這個制度多麼合理或多麼受人尊崇。

《蒼蠅王》原著,高汀(William Golding

今天看了電影《蒼蠅王》,看了令人全身顫抖

故事從一個墜機意外開始。落難的一群小孩漂到無人島上,"來福"是他們之中年紀最長的,馬上被推選為領袖,大家也有共識的用海螺當作權利與精神的象徵。起初的生活還算安逸,大伙兒分工互助求安飽,不過因為一個「島上有怪獸」的謠言、獵山豬之爭,一群小孩被撕裂為兩派,"傑克"成為另一派的頭頭,帶著大家打獵找食物;而仍舊保持理性的"來福"這一派則保持單純度日,等待著救援

"傑克"派獵到了山豬,慶功宴上意外殺害了"西蒙";而"來福"派的人也因為"傑克"派的食物誘因而叛棄,唯一仍站在"來福"這一邊的僅剩"小豬"。"傑克"派變本加厲,無所不用其極的偷走"來福"的刀與"小豬"的眼鏡

"來福"與"小豬"向"傑克"派要回眼鏡,並試圖找回群眾的理性,要大家想若一輩子困在孤島上,但卻仍是小孩的舉止,會是什麼樣?被"傑克"帶領的孩子,被挖掘(創造?)出野蠻的心性,理性思維根本聽不入耳,用大石頭砸死了"小豬"

"小豬"死後,"傑克"把"來福"視為最後敵人,要把他當山豬給殺了。他們放火燒山,目的要把"來福"給燻出來,"來福"瘋狂逃命,危在旦夕時,海軍到了孤島上,把受難的孩子救走

末尾成人的出現顯得嚴肅而有作為。但在現實生活中,成人與陷在荒島孩子的象徵性生活,卻有著同樣的罪惡。那個軍官在阻止了一次獵人頭的狩獵之後,打算用巡洋艦把孩子從荒島帶走,但是那艘巡洋艦不久便要以同樣仇恨深遠的方式去追逐敵人,誰又能拯救那成年人和他的戰艦呢?

《蒼蠅王》原著,高汀(William Golding


談人性的故事很多很多,但蒼蠅王卻最令人省思,只因為劇中的主角是一群小孩。我們總覺得小孩代表著純真,但為求生存時,連小孩也變得野蠻。姑且把理性當作善、野蠻當作惡,人在一個情況下,心裡的道德意念引領著你擇善或擇惡,無法擇善惡者跟著多數的群眾走,當惡越來越大圈,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看來荀子贏了?

//推薦閱讀:天真的流失--解讀《蒼蠅王》的象徵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ncerex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