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pg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謝承志目前是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新生,他是《肯塔基手札》作者。這本書紀錄了2005到2006年他從新竹高中畢業,到美國肯塔基州當一年交換學生的遊學經驗,內容包括生活、文化、上課模式的分享。

謝承志提到,台灣英文教育注重考試,而不是開口講英文。他到美國一開始也不敢講,在聽力上無法融入,但是在環境影響下,他的英語突飛猛進,聽、說很快進入軌道。他認為台灣英語教學太注重文法,要學習英文必須習慣生活語言,如同學中文,不會學主、動詞的擺放,先學會句子,自然而然就學會聽、說。

謝承志談起跟美國接待家庭的相處,那個家庭有一個小妹妹,有先天上的疾病,無法自主溝通,需要靠餵食器。2009年9月小妹妹過世,他回憶起那個家庭,在小妹妹大哭時,總是摟摟、抱抱她,給小孩不斷地關愛,他感受到接待家庭濃郁的愛,在手札「洋娃娃的淚」紀錄下這段過程。

不被升學捆綁
美國的高中學制有4年,美國的國三等於是台灣的高一生,美國有12年國民教育,因此交換學生不用付學費。美國的高中就如台灣的大學生活,上課是選課、跑班,不同課會到不同教室,謝承志表示,台灣的物理課要背一堆公式,但美國什麼都不用背,美國老師注重跟同學互動,師生如朋友,老師講概念時,都會作實驗,觀念可以更清楚理解。

謝承志觀察到,美國高中無太大升學壓力,因為ACT測驗(美國大學入學測驗)從高二即可考試,可以考幾次,挑選最好成績,類似台灣的推甄,附上自傳、推薦信申請大學。美國高中有很多時間去準備考試,相對於台灣,壓力較小。

謝承志說,很多高中生課後會打工,自己負擔手機、車子油費,晚上則找朋友聊天,沒有課後輔導,成績高低對高中生來說並不重要。以謝承志所就讀的高中為例,升學不是趨勢,大部分的人選擇直接就業,美國大學畢業生在鄉下找工作,不見得好找,因為店家會擔心請不起。他說,台灣有嚴重的升學主義,美國比較沒有被升學價值觀約束住。

鼓勵影響自信
台灣的教育制度不太會鼓勵學生,美國老師比較會說讚美的話。謝承志說,美國小孩畫完畫會炫耀,台灣的小孩則不會,因為不一定會得到讚美,但在美國鼓勵、肯定的話常聽到,無論是同輩或長輩。他認為,台灣的教育不僅是制度本身,而是人與人之間不會彼此鼓勵,而且很容易用成績去衡量一個人,鼓勵是影響一個人自信的重要原因,學生有自信,才能作更好得學習。

謝承志在美國從其他各國學生學到很多,也讓各國看到台灣的文化。他認為,交換學生不僅是個人學習,也可以是很好的外交,如果台灣可以讓不同國家的人來台當交換學生,會是一大助益。

謝承志也支持中國交換學生來台,或台灣學生到中國,他曾到中國廣州一趟。他認為,政治太過複雜,應免除兩岸政治上的曖昧,台灣跟中國是鄰居,卻從未瞭解彼此,可以從學術的單純交流做起。

未來,謝承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當交換學生,他的家庭也可以接待交換學生。

>>>>2010/8/24 台灣立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ncerex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