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16-e1346467941579 大腦常比擬為電腦,不過兩者之間的差異即使隨著科技的進步而縮減,但終究還是很不一樣,畢竟電腦做影像或聲音辨識的能力跟我們比起來欠缺智慧,而你寫數學考卷的能力比起電腦的運算遜色不少,更遑論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還不能外接硬碟,速效的擴增空間與內容,不過彼此的共通特色就是──有bug──《大腦有問題?!》像是防毒軟體的跳出視窗,要讓你以毒攻毒啦!

最常見的bug,就是我們太靠感覺了!時間差、金錢差,這種我們最不擅長的數學問題,很容易就被感覺騙得一愣一愣,近幾年很紅的《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最代表性的研究是,如果兒童可以忍著不吃眼前的棉花糖一小段時間,那就再給他另一顆棉花糖享用,而腦中的bug就是「即時享樂」,平均兒童能等待的時間約僅三分鐘(不過十年後的追蹤研究顯示,兒童的等候時間與成績略有相關),信用卡消費、政客大開的支票等等都是即時享樂的例子;而前幾天我在綜藝節目上看到一位藝人分享當年他生意失利賠了一億六千萬,主持人問:「在負債的時候,你還繼續住昂貴的飯店?」藝人說,「五千多萬與六千萬的差距對我而言已經沒有差了。」這正是我們對數量感的bug,同樣的邏輯如果套在較小的數值,像是五百萬與一千萬,雖然「五千五百萬與六千萬」和「五百萬與一千萬」的差值相同,但兩者在我們心中,前者可能是一台車子,後者卻會是一棟房子。但如果今天回到還款的角度,五百萬的差距感又瞬間增大不少。

而我偏見的以為最困難但也是最必要消除的bug,是「恐懼」。四年前辭世的科普小說家麥克克萊頓的著名的作品《恐懼之邦》,以小說的形式,用資料數據說明溫室效應的嚴重程度遠小於媒體所創造出來的嚴重程度,但經過政客、媒體渲染之後,溫室效應似乎被無限上綱。而這樣的恐懼感,使得媒體能夠操弄輿論,政客可以操弄選民;情緒有關的杏仁核和大腦總司令前額葉,攜手為我們做抉擇時,情緒往往勝出,有了恐懼,抉擇更難也更易出錯。

創造恐懼在現今科技輕而易舉,媒體之外,還有垃圾郵件、廣告,不像騎腳踏車,學習恐懼不用DIY,只需要一段影片甚至一句文字。要de掉這個bug,也許可以透過多而廣的閱讀,才不會輕易的被牽著鼻子走。以《大腦有問題?!》的解釋方式就是,我們透過廣泛的閱讀,增加事件與事件之間的連結,原本一件事情活化的記憶迴路選項變多,即使自主大腦衝動的直覺燃起莫名的情緒,反思大腦還能及時救援扳回一城,我們也更有自主邏輯去判定對錯。

《大腦有問題?!》用了很多實例告訴你大腦的bug在哪裡,就等你來閱讀,幫自己debug吧!

※來泛科學試讀《大腦有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ncerex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