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看舞台劇,單說與相聲有關的劇場,這幾年看了不少相聲瓦舍、表演工作坊的「相聲劇」與漢霖說唱藝術、台北曲藝團、吳兆南相聲劇藝社的「相聲」;即使老師上課有說過,但老實說我仍不太確定該如何區分「相聲劇」與「相聲」,比較顯著的差異大概是前著佈景多、效果多,後者一桌二凳、長袍馬褂。或者最簡明的分法就是看是哪個劇團表演的了?!
這學期開學前幾天,前往台北新舞台觀賞台北曲藝團秋季公演──《秋、逗》。演出前,我讀著團長郭志傑在節目單的「演出的話」,裡頭以自身經驗說了「搞笑、幽默、好笑」的差異,相聲這項語言藝術在商業包裝下變成搞笑的代名詞,但相聲演員需自詡渾身散發幽默,讓任何一件事透過他的相聲描繪成喜劇,使人不自覺發笑,達到「生活即相聲、相聲即生活」的意境。這令我對當晚的表演更加期待。
首登場的「秋後算算帳」改編自傳統相聲「洋藥方」,用「沒症」(病名帶『沒』字)、「不症」(病名帶『不』字)諷刺不誠實、沒信義、缺品格的人,用相聲暗批著時下爭權奪利的政客。
接著是竹板王子林文彬的竹板快書「三打白骨精」,主持人說為了要配合整場演出的段子名稱,改稱「三打白白精」。竹板快書用竹板敲著旋律說經典故事,說書人像單口相聲般不斷用聲音切換角色,雖然四百塊的位子距離有些遙遠,但仍能感受到林文彬在台上揮汗如雨的打著竹板說故事。(有個小疑惑:為何劇場原聲帶裡沒有收錄「秋後算算帳」和「三打白白精」呀?)
第三段「母語講講看」是我最喜歡的段子,先從年輕人的新潮用語開始,「今天早上『起床失敗(睡過頭)』,因為昨晚睡不著打『台北台中(0204)』,以為碰到了『燒餅(辣妹)』所以『拉ㄌㄟ(聊天)』了一陣;發現原來是個『通心粉(虛有其表)』的『子宮外孕(怪胎)』,還對我說『八點半(愛你想你)』我就回她『729(不來電)』……出門前突然想『打棒球「棒賽」』所以就耽擱了!」雖然咱們年輕人不這麼說話的,不過實在效果十足呀!
接著的故事,因為台語鬧的笑話對我而言更是再貼切不過,因為我的客語和台語都半調子,有時在與南部來的同學「拉ㄌㄟ」時也想撂個幾句台語來「搏感情」,我曾經就把「蝦子」和「鞋子」混在一起;段子裡的「漂亮」和「水」、「氧氣」和「勇氣」,「吸」和「死」,「擦臉」和「炒麵」的台語錯誤發音跟我的台語直覺發音不謀而合,更因此令人捧腹大笑。
中場休息過後,群口相聲「八扇評評理」登場。以前不記得在什麼相聲裡聽過以「我說說,你聽聽,在想當初」當每一段的發語詞的段子,捧哏不斷被鬥哏損,一比再比連人都比不得了,並且以貫口方式呈現;而如今我才知道,原來這叫「八扇屏」。「八扇評評理」裡令全場歡聲雷動拍案叫絕的不外乎是把「杜正勝」當形容詞,「三隻小豬」入扇的部份了!這個不僅諷刺味十足,更是講入許多人心裡,對教育沒啥貢獻的小豬部長倒是替劇場增添了幾分笑果。
最後畫上完美尾聲的「流行哥哥唱」,把近日選秀節目風行、楊宗緯的合約糾紛、流行音樂動態放大呈現,還把R&B解作「軟而奔」、Rock ’n Roll翻成「石頭和肉」的創意思解,再用音樂把觀眾情緒帶到高潮,看著電影《色、戒》裡正經八百的張秘書,又台又肉又軟而奔的演唱《大阪城的姑娘》;帶領不願改名楊尾巴藝名的朱德剛很脫線的演唱,劇場效果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去年12月底,去看了《黃金年代˙銀髮長青》與相聲瓦舍的《鄧力軍》。《黃》劇因為其目的觀眾是銀髮族,許多老歌表演雖然好聽,但真正有感覺的是隔壁座的伯伯阿姨,而唯二的相聲段子《風雨中的寧靜》、《報菜名》,前者曾在吳兆南相聲社的其他表演裡聽過,緊貼台灣歷史發展故事;後者的貫口報菜名也聽過幾次,很精湛的演出。《鄧》劇雖是相聲劇,但相聲瓦舍創團廿年,特別回到一桌二凳的單純相聲,唯加上張穆庭譜的四首動聽曲子做陪襯,是我覺得相聲瓦舍近年來最好看的演出,沒有難笑的老梗,只有好聽的故事。這三場中,我最喜歡的是《秋、逗》,正巧也出了CD,我找來回溫,也以此作心得。
- Jan 07 Mon 2008 21:23
我看《秋、逗》
close
//這齣相聲是去年看的,當時很簡短的紀錄,現在基於課業報告,花了些心思寫了一篇,也給自己做個紀念。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