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我第一次旅行還做筆記的。在波士頓的那天上午,當地導遊(紐約與華盛頓特區為不同導遊)說了很多歷史與故事(他也是三個地點中我覺得最棒的一位),我竭盡所能的把能記的寫下來;一大群隊伍中,我拿著筆和小手冊寫,有兩位德國同學問我:「你做筆記是為了學校作業嗎?」我搖搖頭,一時沒想到怎麼答,便回「只是想要記下來」。現在我找到答案了「我想要豐富這些遊記,而不是只寫下『到此一遊』」
然而,前十篇仍忽略了許多原本想寫的「雜事」,便加此後記,以補不足之處。
我很喜歡瀏覽報紙,大多不細讀,先看過標題,真有興趣才看。這幾天我蒐集了幾份報紙:<紐約時報(The Nwe Yrk Tmes)>、<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盛頓時報(The Washington Times)>、與中文的<世界日報>和<大紀元時報>。裡面最特別的一份莫過於<紐約時報>,自從台灣<聯合報>引進每週一回之後,我對它便有些許認識,但看原版的<紐約時報>,才發現它的與眾不同處。台灣的報紙的編排方式通常是A疉先焦點新聞(大多也是政治),再放政治新聞,接著社會新聞,一頁國際新聞,一頁兩岸新聞,最後一版民意論壇。<紐約時報>頭版二版之後,從三版起連著五頁(或更多)的國際新聞,最後才是國內新聞與論壇。
這些大報紙還有些共同特色,沒看到社會新聞(誰被殺誰放火誰搶劫誰強姦),沒有血腥暴力畫面(沒有我們的報紙這麼「刺激好看」)。當然或許美國這麼大片土地,那些社會新聞交給當地報紙處裡即可,但我們的報紙卻很強調這些部份,若沒記錯,某時報還把社會新聞獨立一疊,這種新聞沒必要強調讓大家知道吧?
另外,旅行中遇到幾位歐洲國家的同學,也不知道我碰到的那幾位都特別優秀,還是他們的教育值得看齊,兩位挪威同學對於史地的豐富知識讓我汗顏,德國同學除了德語與英文,還必須多學一項外國語,之前文中提到的一位德籍中國女生便會四種語言。
晚上與室友聊天時,我們提到了「美國人的浪費習慣」,大家的接待家庭都有著舉不完例子的浪費行為,『這個世界不是食物不夠,而是太多人浪費,若把美國人所做得浪費送到第三世界國家,世界上不會有人餓肚子』挪威同學有感的說。到不僅是美國人,我們都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生活,是否太急於汰舊換新?對於食物是否過度要求而成浪費?
旅遊後的一週春假(4/1~9)正在進入尾聲,馬上又要回到正常生活。這次旅行讓我大開眼界,我想我得賺大錢,以後才能環遊世界呀!
FRESH THING IN THE U.S. (28)
愛,說不出口?沒關係,用手表示也可以。這手示正是"I love you."
在電影<蜘蛛人>上映後,由於蜘蛛人發射蜘蛛絲時的手示正是"I love you",所以Jacob常會跟她爸媽說"I love you, spider ma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