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太空」最親密接觸的一次,應該是在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尼航空博物館裡展出的一些NASA太空船與照片,還和太空人雕像拍了照,不過我對太空這一塊是格外陌生,貓頭鷹出版了《打包去火星》,有機會透過泛科學選書搶先閱讀,雖然我太空背景知識欠缺,然而它出乎意料的好看,再加上作者瑪莉.羅區(Mary Roach)詼諧的筆觸,以及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註解,這些太空生活故事根本就是小說!
第一個讓我停下來咀嚼的部分,是NASA研究太空船裡的太空人,性別究竟該怎麼安排,他們將純男性、純女性、男女混合的團隊表現比較研究,結果男女混合的團隊表現最好。表現最差的是純女性團隊『一直聊天怎麼做事。』不過,你能想像六個男人一起去火星會發生什麼事嗎?『你看監獄裡的情況就知道了。』(第二章)這讓我想到台灣有不少高中把男女分校教育,我自己在和尚學校裡走過三年,記得剛上大學時還不太會跟女生溝通;我們的團隊合作超級熱血,但有時混亂就少了一點女性的纖細好組織撫平它;不過當男生們開啟了話匣子,也是不輸女生的聒噪啊!
再來,少了重力的世界更是被形容得又迷人又恐懼,他們用無重力室、拋物線飛行的方式,來訓練太空人或是測試儀器在無重力環境下的情況。在大家對太空知識摸不著頭緒的時候,健康議題不外乎是把人類送進太空裡最需關切的事項,例如他們曾經擔心在無重力狀況下該怎麼小便,於是找了受試者(他們被匿名為「小雞雞」)喝很多水後進入無重力空間,讓他們小解在密封式尿壺,所幸原本擔心尿液會「溢得到處都是」並沒有發生。(第四章)而「小雞雞」連接到尿壺選用的集尿套有三種尺寸,但就怕有太空人因為面子,明明是S卻選了L造成意外,所以航太設備公司表示:「我們只有L、XL、XXL三種尺寸。」(第七章)這可完全貼合我們生活的消費心理啊!不然你看為什麼飲料店現在都只賣中、大、特大杯的飲料?
而重力也與平衡有關。內耳前庭的成排細毛上有鈣化的細小石頭「內耳石(或平衡石)」,這些小石頭幫助我們感覺加速減速,以保持平衡,然而在失重空間,這些停靠在細毛上的小石頭漂浮了起來,而你視覺接收又是七橫八豎(或是跟你對話的太空人此時呈現頭上腳下的畫面),大腦收到兩邊的訊息不同造成感官衝突,就會讓人感到暈眩。(第六章)之前因為學弟看到了一篇有趣的文獻探討感官衝突,我們便利用實驗室器材嘗試:用攝影機拍攝受試者後方的影像,並用手輕觸受試者的背,此時受試者戴著影像眼鏡,即時接收攝影機拍攝的畫面,也就是受試者的背部有被觸摸的感覺,同時看到了平常根本看不到的這些背後感覺來源,這竟讓人有種「靈魂出竅」的感覺;如果我們改變攝影機視角,拍攝著受試者的頭頂,受試者便開始有暈眩感。要是這樣的研究搬到外太空做,肯定更有趣,但大概還得先克服儀器在失重空間可能遇到的問題。
讀著讀著,我想到電影《世界末日》電影畫面,布魯斯威利帥氣的走往火箭的路上,電影畫面為了營造出英雄氛圍,用慢動作呈現,而這些英雄練習過程中的辛酸以及需要克服的困難,《打包去火星》以最詼諧的方式說給你聽;很多在閱讀過程中,營造出的畫面,又把英雄拉到了更崇高的境界;讓太空人在我心中從英雄變神人等級的部分,莫過於必須忍受多日不洗澡的描述,(第十章)我直接聯想到當年跟著登山社攀上宜蘭的加羅湖,兩天不洗澡已經到達我的最大忍耐極限,更無法想像油脂、汗水、皮垢堆積個兩星期是什麼畫面(氣味)。
雖然讀完,我完全的體悟自己欠缺上太空的能力與耐力,但如果有機會體驗無重力狀態,短暫的離開地球表面,我一定樂此不疲!
我已經準備好啦!隨時都可以打包去(模擬的)火星!
※來泛科學試讀《打包去火星》
↑擷圖自史密森尼航空博物館部落格,點入看太空人是怎麼上廁所的!
*這句成語我一直不解為什麼要打破砂鍋?可不可以打破別的東西來問到底呢?根據網路上分享文作者黃政枝的說明:其實原來是「璺到底」被借用為「問到底」,「璺」音作「問」,意思是「器皿破裂而未分離」;所以這句話的原意是,砂鍋不小心打破,裂痕從上裂到底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