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之後,來分享好書與舞台劇。
不過隨著電子載具的便利性提升,書讀得越來越少了。所以....心目中2013年讀到最好看的幾本書,其實是從少數幾本當中選出來的少少數幾本,是精華中的精華啊(慚愧);而我也一直很愛看舞台劇,也一起選出給大家參考。
最佳社會科學書 Barbara Ehrenreich《失控的正向思考》
魯迅筆下那位靠「精神勝利法」的阿Q,他的症狀隨著經濟的衰敗、宗教的狂熱興起,已經感染到全世界,自大自滿自我安慰成了21世紀的生存法則。
而這般過度的正向思考,甚至被學術研究認可,成了一種所謂的「正向心理學」;被大眾暢銷書給認定,成了不能說的「秘密」。正面思考當然沒甚麼不好,也無須一竿子打翻一船研究,但過度的相信正向力量,對人生既無實質加分,更引領進入自欺欺人的邏輯裡。在「斷開魂結、斷開鎖鍊、那個雲、那個霧」這種洗腦到忘記世界是怎麼運作的恐怖時代,這本書特別適合好好跟自己對話一番。
最佳文學小說書 吳明益《複眼人》
複眼人裡主要有兩條故事線在運行,一個瓦憂瓦憂島被放逐的島民,一個失去摯愛先生與兒子的母親,兩個悲傷的人意外的遇見。
瓦憂瓦憂島,魔幻的不可能存在,島民的單純,被傳統禁錮著,放逐是次子的成年禮,但總是一去不復返,他們必須揮別存在的摯愛,彷彿存在是一種錯誤;失去親人的母親在的另一個島嶼,很像台灣,很像花東,那一塊本島難得的淨土,也正一步步被我們給吞噬、汙染。
詩意濃厚的憂傷小說,在錯綜的故事線裡找尋某一種生存態度。一種失去,或是純真的簡樸感。
最佳大眾科學書 泛科學作者群《不腦殘科學》
是說,哪有理由不推薦自己有參與的作品?不過,當然有更多的意義。這幾年,台灣的新聞夾雜著似是而非的道理,泛科學提供了一個平台,附上證據的止謠,邀請各領域的專家一起討論,非常有意義。而許多人懼怕科學,感覺這是個複雜又難以接觸的世界,過去也有許多科普書試圖要讓科學更大眾化,但往往介質影響力不夠廣泛而導致原本的初衷無法普及,泛科學也順應著時代的新媒體趨勢,讓更多的人參與互動。這本書則是介質跨入更多元的一個里程碑。
最佳音樂會 高雄春天《NASA星世界天文科學音樂會》
高雄春天藝術節的草地音樂會,過去有魔戒有兔寶寶,據說是搭配影像故事的音樂會,頗受好評,但我一直沒能經歷。
2013春天南下參與了這場草地音樂會,由科博館的孫維新館長來說行星故事,搭配高雄市立交響樂團演奏的行星組曲,夜空之下音樂、故事、影像的完美組合。也加入了親子互動,把八大行星樣貌的大球從台上丟下來與觀眾互動,讓知識與音樂非常親民。
最佳音樂劇 瘋戲樂工作室《搖滾芭比》
搖滾樂曾經帶有貶意,也受到歧視,但它混雜著多種音樂元素,慢慢被越來越多人接受,甚而演變各種形式的搖滾。它的演變歷史,讓搖滾樂代有追求自由、多元、尊重、夢想的特殊味道;再透過這個故事主角--一個變性歌手從東德到美國追尋自由的故事,凸顯性別框架控制、國家機器限制,進而逃離且找尋自我與自由的渴望。
這個經典作品首度中文化,且在華山為期一個月的演出,音樂好聽,劇情也好看。對2013年底的多元成家,或是多年以來國家認同問題,似乎都可以融入這部作品裡。
最佳舞台劇 台南人劇團《安平小鎮》
一齣名叫《安平小鎮》的作品即將上演,片場裡的演員把場景切換到過去,回到舊時代回顧小鎮上的故事。小鎮上的更迭,人物的變化,面對相愛、相離,面對出生、死亡,起承轉合,跟著時間推移演進。我想到五月天《乾杯》MV,當我們把海馬迴裡的往事傾瀉而出,回頭重新品味某個剎那,也許酸甜苦辣甜蜜滋味再度湧出,你都回微笑的面對。
留言列表